殡仪资讯

丧葬习俗送灵花圈谁拿,丧事花圈什么人送适合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2-05-11 00:01:01点击:

  一般遗像都由谁拿

  送殡: 儿子女儿孙子在前,原来是抱灵位,一般抱照片,走在前面,后面是抬棺材的人,孝子,孝女,孝孙前行一会就转身,向棺材磕一个头,表示对长辈的尊重。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,故亦有白事之称,与红事(喜事)相对。

  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,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、道教或风水仪式。 其主要过程有: 小殓:为尸体净身整容,穿上寿衣。 报丧: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、情况和葬礼安排。 奔丧:亲友携带礼品、礼金、挽联、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。

  停灵:又称暂厝,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,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。 守灵:停灵期间,已在场的亲友,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,接受奔丧者的吊唁。

  大殓:当着家属的面,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,盖上被子,钉上钉子封棺。 出殡和下葬: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。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,称为“摔盆儿”。

  烧七:下葬后,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昌平桃峰陵园望并烧纸钱,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,其实桃峰陵园狠注重这方面的礼仪文化。

  五七:北方地区在第三十五天的时候,传统叫五七,由女儿做一个纸扎葫芦,并下一碗面,俗称五七开锁。

  守孝:按儒教的传统,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(每个人在三岁前,基本都不离开父母怀抱,此三年感念父母恩,很多村庄也是这样产生的),期间避免娱乐、饮酒食肉、夫妻同房等。

  牌位: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。

  扫墓:亲友于清明节(介之推于这一日去世)期间修理、打扫墓地。 扩展资料: 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,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。 原始人认为,人死灵魂不死,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、祸福。

  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、宗教信仰的差异,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:有的葬礼盛大隆重,有的简易朴素,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,有的科学而又卫生。

  地理、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,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。 以西藏为例,葬礼按身分区分为4种︰贱民水葬,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,贵族始可火葬。 在葬式上,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、海葬、火葬、水葬、厚葬、天葬、洞葬、树葬、悬棺葬、壁橱葬、食葬等多种形式。 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葬礼 必须拿着不然你放家里干什么?你又可以问问当地的老人应该有这种习俗吧。 逝者的儿子不能拿、无论南方、北方。 原因是:儿子已经哀痛到“拄着哭丧棒”的地步了,无力、无心思再干其它的事儿了。 这是葬礼的必须遵守的“礼节”。 仅此而已。 那一般都是什么人拿? 近支儿的晚辈。比如:侄子、外甥。

  但是中国的礼仪不是很注重长幼有序吗? 这个与“长幼有序”无关。 葬礼上,逝者的儿子叫做“孝子”。孝子因为要“守孝”,不能主持葬礼。主持葬礼的人叫做“司仪”。帮忙的有亲友、同事、邻居。 一般情况应该是死者的孙子 孙子还没出生呢? 孙子没出生就由大孝子(也就是死者长子)拿。

  但是拿的这个人既不是长子,更不是直系的亲子啊... 你说的情况比较复杂,需要详细一些的背景,能否介绍详细些? 能留下你的Q吗? 有大伯的长子端着。 你没看清楚吗?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二伯的儿子拿了,为什么不是自己儿子拿? 可能出于别的原因吧,按理应该由逝者的长子端在胸前。 一般都是由孙女拿的,我们这是这样的规矩 我们这的习俗是孙子拿的 那就看你们那里是什么习俗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孙子拿的。

  丧事花圈什么人送适合

  具体送花圈还是花篮 ,跟她家所在地区的习俗有关,有的地方送花圈,有的地方送花篮(最好弄清楚了,要不会出乱子的)。 至于安慰的话,要根据什么时候说些什么话,即使是葬礼的当天你想安慰她 我想也没什么作用,伤心是难免的,让她感觉到身边还有人陪着她,千万别让她在感觉到孤单了,最好的安慰就是,少提这些事情。 葬礼以后更要避免这样的话题。 尽量不要让你朋友感觉到你是刻意躲避一些话题。 自然一点最好了。 其实没有必要的去刻意掩饰什么,和她向以前那样就好了。 不要因为她母亲的去世,而心生同情或者可怜她,这样会让她更难过。 对于你朋友的不幸,我深表同情! 写出辈分、关系即可。 父:先考;母:先妣;长辈:伯父、伯母;平辈:吾兄、吾弟;世交晚辈:世兄 在花圈上,一般左为上,:(辈分)(尊称,诸如王公、李公)千古;右边:(送花圈者辈分)(名字)敬挽。例如:伯父王公千古;侄奥巴马敬挽!
 


 

  办丧事得讲究

  根数与卒年龄相等。 中文名 丧事 拼 音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指人死后殓葬、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相关礼仪 报丧,入殓等 地 位 中国传统习俗 目录 1释义 2概述 3布依族丧事 4汉族丧事 1释义编辑 词目: 丧事 拼音: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[funeral affairs;funeral arrangements] 指人死后殓葬、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详细解释 1. 泛指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。 《周礼·地官·牛人》:“丧事共其奠牛。”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己卯,禁丧事用铜钉。”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陆珪》:“ 陆 固好动,既恶小舲狭隘,又不耐丧事之扰,竟舍舟从陆。” 朱自清 《背影》:“这些日子,家中光景很是惨淡,一半为了丧事,一半为了父亲赋闲。”

   特指灵柩。 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诏 隆 中弟 咸 收 隆 丧,赐给棺敛,太中大夫护送丧事,诏告 琅邪 作冢。”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使兼太尉持节护丧事,葬以 晋 礼。” 2概述编辑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,谓之“报丧”。 接帐(关中地区外戚要送帐,以表哀悼) 烧倒头车 人死后,全家痛哭,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,灵床前设香案,摆供品,孝女烧纸七刀半(1刀纸100张),在门外烧纸车、纸马,谓之“烧倒头车”。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、酒、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,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,谓之“送纸”,亦称“报庙”。

  吊纸(即吊唁)人死后,乡亲邻里人买些“烧纸”前去吊唁,并宽慰家属,吊纸者多为女性。由死者儿媳行礼、陪祭。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,孝子磕孝头。意为老人死亡,晚辈有罪,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。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,男左女右。父亡,殃榜上书“故先考享年月日,寿终正寝”;母亡殃榜上书“故先妣,享年月日,寿终正寝”。

  入敛 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大敛入棺,谓之入敛,又叫成敛。成敛前铺棺,然后,死者由孝子包头,仰面朝天,放入棺材,周围塞棉花、草纸、死者衣袖放入2个面饼、1支九连环,谓之“打狗棒”。盖棺前,死者家属用棉球蘸香油,擦死者口、鼻、耳、眼,然后,由继承人“下扎”将棺盖钉死。全家痛哭,邻里、亲友持纸帛、果品前往吊唁。 送行 入敛后,孝子拉着扫帚,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旧衣,端着灵牌,前往五道庙迎接亡魂。吹鼓手奏哀乐,所有吊丧者均绕庙3周,呼死者上车,后将命纸、旧衣放入纸车中焚烧,孝子大哭,亲友北面行礼,孝子答礼,谓之“送行”,俗称“接丧”。

  出殡 出殡 又曰发送,指埋葬死者的礼仪。出殡前,亲友在灵前行礼祭奠,棺木抬出堂院,停放门口外。吹鼓手奏着哀乐,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,扛起幡杆,长媳抱罐,其它子女及亲友紧随其后,走向墓地。灵柩有8人抬、16人抬、32人抬、64人抬。

  男人走到前面,妇女坐车在后,死者女婿沿路撒纸钱。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。用彩纸糊成的飞禽、走兽、摇钱树、阴阳宅、童男、童女等须成双成对,由男孩送到墓地,用以陪葬。送葬路上,抬棺者放棺休息时,儿子跪在灵前,哭声不断,直到重新抬起为止。到墓地后,先焚烧随葬品,后落棺入穴,长子埋第一铣土,其它人则埋土成坟,招魂幡插上坟头,入土为安。下葬时,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,俗称“抢财土”,相传谁先到家谁先发财。 复山 出殡后第三天,要到坟上祭扫。届时用小猪、鸡、豆腐等供奉,烧化香亭、纸马,谓之“复山”。丧事到此便告结束。以后每年清明全家备祭口到墓前祭扫。 祭日 死人埋葬第3天,亲人到坟前祭祀,用秫秸7根,横三竖四插在坟上,明曰“为死者插房子”。

  坟头重新填土,谓之“圆坟”。每7天一祭,直到“七七”。“五.七”时祭奠规模较大,家中儿女均到,坟前烧纸祭奠。死者死去100天,谓之“百日”,儿女均到。死后一、二、三周年,均举行仪式,儿女亲友持纸帛、供品到坟前祭奠;设酒席款待亲友,谓之“做周年”。 孝服 孝服 死者的嫡系子孙,批麻戴孝(县内满族,不批麻戴孝);旁系子孙,戴孝不批麻。死者有曾孙时,谓之“白喜”。曾孙戴孝,鞋帽上有红布条。持供品吊唁,近亲给孝袍、孝帽各1件;远亲给孝带1条,男人系在腰间,女人系在头上。死者儿女穿孝3年,父母双亡,其鞋为全白;只亡1人,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。守孝期间,儿女不给长辈拜年,不办喜事。 棺木 棺木的大小、厚薄不等。富户所有棺木多以松、柏木为料,穷户所有棺木多以柳、杨、杂木为料,棺木前刻有“寿”字。贫苦人家也有苇席埋葬者。

  富户人家年过六七十岁就准备棺木,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,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,叫“赶热活”。 新中国成立后,各级政府提出移风易俗,丧事简办。1960年,全县各公社建公墓,迁旧坟于公墓,薄棺埋葬。1969年1月开始火化,1975年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。土葬和丧事大办之风又有抬头。 3布依族丧事编辑 马关县布依族丧事习俗较繁琐,履行若干仪式: 给死者安慰喊话。刚断气时,给亡人喊话,即“你顶不起天应丢心了,你去要走黄泉大路,不要走毛草棵,你去要喝清凉水,不要喝迷昏汤”等语言。给亡人洗澡、理发、换新衣服,放含口银(用一小点碎银放在死者的舌头下面),意为死者有穿有吃、富裕。拴寿发带,用白棉线拴在死者的腰上,死者几岁拴几根,另添爹一根,娘一根,天一根,地一根。选“吉时”将死者装入棺内,垫、盖完毕后用金竹枝、桃树枝拍扫棺木,边拍边喊:“生魂出、死魂入棺木”灵柩停在堂屋中央,点长明灯在棺材底下。
 


 

  亲戚来吊丧时,孝子执孝棍叩头,吊丧者烧化钱纸敬亡人。孝子披麻戴孝,吃素饭、忌五荤,碗筷要用灰水洗擦干净。不坐高凳子,不上楼,不睡高床,铺地铺在堂屋棺材左右两侧守教;待安葬后,喝了芫麻汤表示开荤,才能喝酒、吃油、吃肉。做早起晚散:对寿高的死者要办斋事,富者请道师来为死者办一、三、五、七天的斋。 死者停柩于堂屋时,由道师带着死者的后辈唱“朝安”,“祖世苦情”孝歌,内容为:一讲死者生前凄苦,二诉说后代人对死者的悲伤。 打望山钱,死者有几岁打几张,再加天一张、地一张、爹一张、娘一张。请道师先生寻龙脉坟地,算出殡送葬之“吉日”。送葬时,敲锣打鼓,放鞭炮。

  男女孝子绕棺悼念,卧于路上搭三步桥,一、二步向前方,第三步转回头,身孝垫给亡人渡过。殡送至墓地,孝子先开挖。挖好后,用朱砂、雄黄、大米在井正中画八卦,而后放一只雄鸡进井去称,“跳井”。棺井冥钱“暖井”,随及移动棺柩入于井中,拨准方向,先由孝子先捧三把土盖棺,帮忙者才掏土盖棺,垒砌面坟墓。埋葬结束后,当天晚上,请道师全家人“叫魂”。 孝子守孝三年,在婚丧喜事中不坐首席,坐于侧席:孝联不贴红联,贴黄、绿联、贴满三年后,才贴红联。 自亡人亡日起,每隔七日烧一次钱纸,要烧到五七为止,子才换衣服,洗孝带,孝帕要包至一百天,满了一百天焚化百日冥财万贯,才洗孝帕,满一周年,还要烧一次周年冥财万贯包。 做斋事,多为过去有钱人家办理的事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开展了破除迷信的教育,丧葬习俗也逐步简化了。

        汉族丧事编辑 新中国成立前,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(天津为例),讲究封建礼仪,主要过程为: 送终 长辈绝气前,晚辈守在身旁,直到咽气,谓之“送终”。 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,脱下旧衣,更换寿衣,用白线扎腿,根数与卒年龄相等。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,谓之“报丧”。 烧倒头车 人死后,全家痛哭,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,灵床前设香案,摆供品,孝女烧纸七刀半(1刀纸100张),在门外烧纸车、纸马,谓之“烧倒头车”。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、酒、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,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,谓之“送纸”,亦称“报庙”。

  吊纸(即吊唁) 人死后,乡亲邻里人买些“烧纸”前去吊唁,并宽慰家属,吊纸者多为女性。由死者儿媳行礼、陪祭。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,孝子磕孝头。意为老人死亡,晚辈有罪,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。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,男左女右。父亡,殃榜上书“故先考享年月日,寿终正寝”;母亡殃榜上书“故先妣,享年月日,寿终正寝”。

  祭祀死者的头七,三七,五七,七七怎么算

  头七,一种中华民族的丧殡习俗。习惯上认为“头七”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。一般都认为,死者魂魄会于“头七”返家,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,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,之后必须回避,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,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;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,会令他记挂,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。亦有说认为到了“头七”当天的子时回家,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,让魂魄顺着这趟“天梯”到天上。

  三七,照古代的丧俗,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。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。三天还不能复活,希望就彻底破灭了。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,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,尤其是天子诸侯,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 近代以后,灵柩一般都在“终七”以后入葬。 五七,同做七,亦称“斋七”、“理七”、“烧七”、“作七”、“做一日”、“七七”等。旧时汉族丧葬风俗,流行于全国各地。即人死后(或出殡后),于“头七”起即设立灵座,供木主,每日哭拜,早晚供祭,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,依次至“七七”四十九日除灵止。 做七,亦称“斋七”、“理七”、“烧七”、“作七”、“做一日”、“七七”等。旧时汉族丧葬风俗,流行于全国各地。即人死后(或出殡后),于“头七”起即设立灵座,供木主,每日哭拜,早晚供祭,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,依次至“七七”四十九日除灵止。

  佛教认为,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,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,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。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,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,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。所以,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,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,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。所以,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。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,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,再做佛事,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,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。如果一个人,生前作恶很多,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,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,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,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,当下忏悔,立意向善,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,而重生为人了。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“七魄”没有散尽之前。 “做七”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,各地有各地的做法。有些地方,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,必须由外嫁女回来,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,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,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。

  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、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,叫做“大七”。在这一天祭奠中有“走七”的习俗,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,外嫁女儿和媳妇们,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,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,争取第一个跑回家,俗称“争英雄”,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。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,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。 穿孝——老人死后,儿孙为表示哀悼’,直系子孙、媳妇,要每人做一孝衫、孝鞋、孝帽、直穿至谢孝日。葬后三日为“祭坟”,七日为“小期”,二十一天为“三期”(也称“三七”),三十五天为“五期”,四十九天为“断七”。百日、亡人生日,孝男孝女上坟祭奠。期年为周年。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。所谓守孝三年,至此了结。

  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,但很多人还在“大期”日到殡仪馆烧点纸,祭奠一下。 老人们讲,头七的时候,人的灵魂还在各处飘荡,在望乡台上,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自己家乡。到了头七晚上半夜的时候,自己的亲人在家里烟囱旁边烧一个梯于形的东西,叫“天梯”,只有烧了这个天梯,灵魂才能顺着这个梯子达到天堂。虽然这只是无情,但是在自己的亲人身上,即使是迷信也要信一信,谁又肯让自己的亲人在这种事情上受委屈呢? 头七,中国人的丧殡习俗,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,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,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「头七」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。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「头七」习俗,然一般都认为,死者魂魄会於「头七」返家,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,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,之后便须回避,最好的方法是睡觉,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;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,会令他记挂,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。 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於「头七」前到处飘荡,到了「头七」当天的子时回家,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,让魂魄顺著这趟「天梯」到天上。 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《西藏度亡经》(又名中阴救度大法)。东北的七七具体是指:

  头七,三七,五七和七七。这几天是要烧纸的(一般为汉族人的风俗)。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,虽有所革新,但举办丧事,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。

  (1)准备“后事”人生百岁总有一死。当人老年迈以后,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。最主要的一是棺材,二是寿衣。当地习俗,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。过去备棺材,木材以柏木为最好,板料越厚、棺材越大越好。寿衣要备衣、裤(裙)、鞋、袜、帽,衣裤应有棉有单,寿衣颜色多为红、蓝,忌黑、忌花。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,但谁都不忌讳。有些人家准备的早,结果多年死亡不至,到另一世界的衣物、“房子”只好仍处在备用中。

  (2)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,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,否则为不孝。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,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(不知者除外)。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。病人病危时,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,病家应通知前来,以防事后落“埋怨”。

  (3)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,儿女要守护身边,并为其理发(女人梳头)、净面、洗脚、看寿衣。气断,全家举哀。入敛时,死者脸蒙黄表纸,曰“蒙脸纸”;口含一铜钱或硬币,曰“噙口钱”,背垫铜钱或硬币,曰“垫背钱”;手持线串小面饼,曰“打狗饼”,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。棺头点一黑瓷灯,曰“引魂灯”,放一陶盆,供停灵期间焚纸用,曰“老盆”灵房门口搭棚,曰“灵棚”,棚内设供桌,供举行吊祭仪式用;院门外放“指魂纸”,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。(

  4)着孝孝布白色,。儿子剃头,戴斜角孝帽,帽订麻匹,谓之“披麻”;腰束茼绳拖地,谓之“拦腰绳”;赤足穿草鞋,手执柳木哀杖,哀杖裹以指魂纸。儿媳披发,顶褡头,束腰绳,穿草鞋。女儿戴孝同儿媳。侄辈戴平角孝帽,孙辈戴“柿花”孝帽。吊客中闺女婿、侄婿束孝带,戴平角孝帽;孙婿、外孙婿束孝带,戴“柿花”帽;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。(

  5)送汤当地叫“泼汤”。临沭地方人死之后,一般三日而葬。葬前,每日早、午、晚三次送汤。初次送汤之前,要为死者举行“报庙”、“指路”仪式,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,并予以指引路线。送汤时,孝男孝女分开进行。男由长子带领;女由长媳带领,并由长媳提汤壶。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痛哭,哭的越痛越显孝道;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,不孝。每次送汤,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,吊客也要行跪礼吊祭,丧家儿女们陪祭。

  (6)报丧此地叫“对信”。出殡前一日早,主事人把应前来参加吊丧亲戚的名单,分路排好,由数人分头通知各地亲戚,对信的人手持白布条,向每一亲戚说明死者姓名、接待吊客的时间,出殡的日期。亲戚按通知前往吊丧,俗称“吊纸”.

  (7)请灵与送灵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,出殡的前一日晚应对先死者举行请灵仪式。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,再写一张请灵文,孝子们到巷口或郊外,主事人念完请灵文,焚烧了,行礼毕返家。即将死者之灵请回家。先死者便与后死者在家共席享祭。这也是丧家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。殡日早天明时,再将先逝者的灵魂送走,曰“送灵”。因为后死者随之也要归茔。(8)辞灵 殡日午后,将死者灵魂自家中送走的一道仪式。由丧家孝男孝女同吊客一同进行。

  (9)送盘缠这是活人为死人即将归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,送上吃、穿、花、用等物。这些用物除了烧纸之外,就是纸扎的牛、马、轿、车及金库、银库、童男童女等。随同祭奠仪式一并烧之,礼即告成。

  (10)出殡辞完灵,送完盘缠之后,紧接着就是出殡,当地又叫“拉棺”。拉棺仪式与辞灵、送盘缠仪式相比反倒简单。接棺前,孝子们先要跪拜放棺材的木架或拉棺材的车辆,叫做“拜架子”或“拜车”,以祈求死者归茔的路上平安。此后即将棺材抬出院外的路上,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,在棺材起行的一霎那,主事者将“老盆”放在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,谓之“摔老盆”。然后由庄邻们组成的杠子队抬棺入墓,或由汽车、拖拉机拉棺入墓。这时帮忙的庄邻则分别拿着镢、锨、小车等用具,去坟地为死者添土埋坟。出殡时,孝男们及主要男性亲属应送到墓地,直到棺材入土仪式完成方回。
 


 

  (11)守灵据传说,人死后,虽出殡,五七之内灵魂不离灵屋,因而应当守灵。守灵者是死者的儿孙及侄子们。他们在灵屋睡草铺,与亡者共眠,以免亡者寂寞。守灵一月零五天。

  (12)瞧坟 新葬后,头三日,每晚儿孙们要到坟上看望,谓之“瞧坟”。瞧坟是生者安慰死者,也隐含护坟防盗防破坏之意。(13)上坟 葬后三日上“三日坟”,七日上“头七坟”,逢第二个七日上“二七坟”。此地风俗,逢七上坟至五七而止。 在逢七必上的五次上坟中,如果死者有几个男孩,几七坟就可不上。因为据说死者儿子的数目与逢七上坟的次数犯忌。这其中,五七坟最被看重。出殡之日,丧主要出五七祭日告示,说明五七祭日的具体日期,诚邀亲戚朋友光临。五七坟祭日,凡重要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参加祭吊仪式。仪式放在午后,中午要盛宴接待参与吊祭的宾客。对一个死者,上完五七坟后,逢百日上百日坟,逢一年整上“周年坟”,逢三年上“三年周”,满十年前在第九个年头上“十年周”。

  民间的丧葬习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,内中有封建迷信的一面,但深深寓含了人类后生者对先逝者的亲情、友情、关爱和追念。死者已矣,万事不知,生者难忘,便以自己的心灵之路对待死者。烧七烧七即“过七”,从老人死亡之日算起,每七天作一个祭奠的日期,称作“烧七”。

  第一个七天叫“头七”,第二个七天叫“二七”,以此类推,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一天称为“尽七”。烧七时,孝子们要到墓前焚烧冥纸冥钱,恸哭一场,以示哀悼。此为小祭。百期 死者亡故后100天,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,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。此亦为小祭,也称“百日”。周年周年分头周年、二周年和三周年。头周年、二周年皆为小祭,只是头周年规模稍大一些,但均只限于本家和出嫁的女儿等极近的亲属之间。届时,主家将亡灵请回家中,设立灵位,焚化纸钱,以表纪念。

  三周年最为隆重,一般都要过大事,搭设祭棚,请鼓乐手、阴阳班子打醮念经、呈献纸活、花圈等。旧时,家中有长者亡故时,子孙三年内不准身着彩衣,不行娱乐,不能酗酒,不许欢笑,表示有重孝在身,待三年孝满后方可恢复正常。现时,除三年内本家不贴红对联外,其他多不甚讲究。 尊敬祖先,前辈的

  贵州地区丧葬文化习俗

  一、 丧事的前期准备

  1、 放鞭炮通告人亡消息(允许的地方);

  2、 烧倒头纸告慰亡灵放心上路;

  3、 用木板停放亡人在堂屋或客厅内,用白绵纸遮面,用麻绳拴脚;

  4、 要安排人注意哭丧者的情绪,及时进行抚慰;

  5、 请人给亡人梳理头发、括胡子、净身、整容美容;

  6、 孝子戴孝(孝冠、孝帕、孝服和麻或草腰带),在大门或户门上贴白纸,通告人亡消息;

  7、 用菜油、煤油在停放亡人的木板下点燃长明灯、莲花灯或地龙灯;

  8、 派人请道士先生(道场的内容和程序应当有约定,另文加以介绍);

  9、 农民或城镇居民,要由寨老或族老引领孝子跪请寨邻、族人帮忙。亡人有工作单位或配偶、正孝子有工作单位的要及时请单位领导、同事来帮忙料理,如有必要,可以成立治丧委员会。

  10、 需要移动的,要联系运送亡人的交通工具和搬动亡人的人员;

  11、 需要移动的,要尽快联系地点和厅堂;还要落实就餐点;

  12、 道士先生请到后,首先根据亡人的八字来测葬期。需要移往别处办的,由道士先生做完开路道场后移动;

  13、 向外地的亲友报丧或赶信(可派人上门,也可用电话或其它方式通告)。通告的主要内容:谁亡了,在什么地方办丧事,什么时间出梓(办酒),孝家谁请你;

  14、 经在场的亡人家人商量后,确定请谁当总管(姊妹多的,场面大的,交往宽的要请内、外2位总管);

  15、 经在场的亡人家人商量后,确定火化日期(在道场前或道场后火化)和装亡人骨灰的骨灰盒;

  16、 经在场的亡人家人商量后,确定请厨子,厨子带队到指定地点办厨(可干包也可采取来料加工等方式);

  17、 由总管理按照掌坛师和厨师长提供的物资清单,安排人员准备道场、生活用的材料,落实采购人员、组织人员和运输工具;

  丧事的正式程序

  以停尸妥当和道场起经为起点,以发丧为结束。

  1、 由总管召集亡人配偶、兄弟姐妹、孝子和孝女开亡人家人会。亡人父母健在,还应征求父母的意见。家人会必须明确以下内容:

  (1) 确定主办人员,如果联合办,由孝子、孝女推荐孝家的主事人员;

  (2) 确定丧事期限(总天数、何时出纸、何时安葬);

  (3) 确定丧事规模(联合办的,办事人每户先出多少资金,事后费用如何分摊);

  (4) 明确孝子间的职责(资金由谁管理、物资由谁采购、物资由谁保管,择地和办理手术由谁负责、内务和值班怎么安排、出殡时的车辆人员由谁组织、由谁负责结帐分摊等);

  (5) 明确内、外总管(内总管管理灵堂事务,外总管负责生活事务); (6) 确定选择葬地的阴阳先生人选;

  (7) 是否扎灵堂?是否请设外坛,聘请纸扎匠制作配送亡人的礼物?

  (8) 确定由谁提供族谱或提供那个版本的族谱。没有族谱的,由谁拟定经单簿。

  治丧委员会的殡葬管理流程

  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的,治丧委员会根据家人会确定的内容发出治丧委员会组成《公告》,随后发出《讣告》,张贴于指定处或闹市区,公告举行追悼会、追思会或告别式的时间、地点和丧葬的其它事宜。

  (1) 内总管召集掌坛师、接待人员、值班人员、娱乐组织者,明确他们的责任,还得注意防火、防盗,得到认可后,宣布纪律;

  2) 外总管负责召集厨师长、服务人员、采购人员,确定早、中、晚、夜餐的标准和时间,并宣布纪律。

  (3) 内、外总管、管事孝子、掌坛师和厨师长要明确联络方式,互相交换信息。

  (4) 内总管要接待好乐队、孝歌、散花人员,让他们能正常开展活动,活跃孝场气氛,让更多的人为亡人守灵;还要准备纸牌等娱乐工具;有条件的,还要安排人播放哀乐。

  (5) 注意哭丧者的情绪,要有人进行抚慰和劝说。

  (6) 引领随后赶到的孝子戴孝。如遇有猪、羊下祭,要请道士为其做一个坛法事,以炫耀与孝家的关系。如有人送祭帐、送纸扎、灵房和花圈等,还要安排展示。

  (7) 要安排人员根据孝家提供的族谱或经单簿制作、填写给亡人已经死亡的列祖列宗的包袱。还要安排人扎车用的纸花和人戴的小白花。

  (8) 公职人员或成立有治丧委员会的,还要选日召开亡人的追悼会、追思会或告别仪式,寄托单位同事、同学、朋友、亲人和亲戚的哀思;

  (9) 出梓前必须明确收礼人员和收礼方式,餐厅的添饭人员和摆酒人员;

  (10) 出纸这一天,必须明确:谁跪迎宾客?谁负责待人接物?谁负责跪经配合做道场?谁负责存款?谁负责葬地的破土、引路?

  (11) 出纸当天晚上还要组织装粮、退杀神。还要检查鸡、望山钱、钱纸、香、水果、饭菜、朱砂、雄黄、黄烟、白酒、盐、茶、米、豆等物资是否准备齐备?打井、盖土人员是否落实?

  (12) 出殡前,必须明确出殡的时辰?谁捧骨灰?谁负责拄夺丧棒?谁举望山钱?谁放火炮?谁负责背物资(含丢买路钱)?谁组织车辆?车辆配备是否合理?

  (13) 内总管要把出殡时辰准确告诉每位孝子,所有孝子必须提前到场,以便出丧。

  (14) 把出殡的时辰告诉外总管,由外总管在席间通知众亲友,并邀请众亲友共同来送亡者上山。

  出殡的程序

  1、 催促人员和车辆到场到岗;

  2、 排好车辆行走秩序,一般都是灵车在前,灵房花圈车第二,鞭炮(含扛望山钱、丢买路钱的)车第三,正孝子车第四,其它车辆随势跟随。

  3、 组织灵房、花圈和物资装车,不带上山的,全部焚烧给亡人。

  4、 时辰到,按道士先生的要求组织所有孝子、孝孙(男女一起)在灵堂跪迎发丧,男正孝子要拄夺丧棒。

  5、 道士先生道场做完,由亲戚朋友将遗体或骨灰移出灵堂,同时奏乐、呜炮。火化时,要准备雨伞遮挡风雨送遗体进火化间,也要用雨伞迎接骨灰。

  6、 骨灰可以由孝子接过骨灰上灵车,也可将骨灰暂存于 殡仪馆,择日再葬。 7、 总管要安排好所有人员的乘车,以防遗留。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  8、 内总管察看人员上车完毕,发令启程。灵车缓缓启动,其它车跟随,由内总管护送亡人上山。

  9、 拄夺丧棒的正孝子遇到桥梁要朴覆在桥里上背亡人过桥,如遇陡坎,要跑迎亡人上坡。

  10、 外总管负责将剩余物资收拾保管,归还所借的设备,安排上山人员回来时的伙食,结算所有帐目,组织人员打扫卫生、撤出临时设施。

  大部分地区安葬程序

  1、 一般都是派人随阴阳先生先到安葬地破土、打井;

  2、 下车后,安照分工,各负其责,将骨灰送到安葬地。

  3、 打好井,骨灰到。孝子背对井跪下,提起衣后襟接受龙穴衣禄。阴阳先生用罗盘调准字向,用白灰固定好骨灰安放的位置,叫人围住井。阴阳先生念完四言八句后,丢下跳井鸡,让其自由选择上井,重复三次。在井底撒下雄黄、朱砂,用黄烟薰井,在井底遍烧纸钱(同时烧掉所戴孝冠、孝帕、孝服和麻或草腰带等。燃尽后,用绳子将骨灰吊进井内,奏乐呜炮。调整好朝向,放好粮阴罐。孝子孝女抚棺呼喊亡人,取四方土盖棺后,与亡人告别。完成后,孝子(女)退场,众帮忙的人盖土,将土堆成一个小丘即可。

  4、 盖完土,在坟前献上水果、饭菜,点烛、焚香、化钱,还应当给相邻的坟墓送烧一些纸钱,以求相互照应。 丧事完毕,人员全部撤离,万事大吉!

  综上所述兴隆丧葬习俗 是非常讲究 ,不仅是兴隆地区,其他地区关于殡葬的流程也是非常重视。

新闻资讯
热销墓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