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仪资讯

清泰殡葬,东莞殡葬需求增长,拟新建多处镇级公益性殡葬设施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2-07-14 12:30:11点击:
东莞殡葬需求增长,拟新建多处镇级公益性殡葬设施

随着殡葬需求的增长,东莞将对殡葬设施布局进行优化。根据日前发布的《东莞市殡葬设施规划(2020-2035)(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预计至2035年,全市累计新增殡葬需求约41.63万个。为此,东莞将在市殡仪馆用地内规划1.18公顷新建骨灰楼,并新建多处镇级公益性殡葬设施。此外,东莞还将新建一处军人公墓和烈士陵园,均按照50年的需求规划建设。 根据《规划》,东莞目前共有殡葬设施580处,其中公益性殡葬设施285处,经营性殡葬设施2处,历史遗留墓地293处。全市三调建设用地中,殡葬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现状面积387.19公顷,总容量907544穴(格),已使用590329穴(格),尚未使用317215穴(格)。 其中,市殡仪馆现状用地规模为15.15公顷,已建成骨灰楼容量36046格,已使用19014格,未使用17032格。全市2处经营性殡葬设施已投入使用,分别是茶园山公墓、灵龟公墓;沙田镇、樟木头镇各有1处经营性殡葬设施未投入使用。 目前,东莞殡葬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。其中,村级殡葬设施历史遗留墓地较多,布局分散。据统计,全市村级殡葬设施、历史遗留墓地共565处,占总数的95.93%,平均每10平方千米有2.29处。 此外,村级殡葬服务设施功能比较单一,发展受限。全市规模达到1000穴/格的殡葬设施仅158处,占总量的26.8%。村级公益性殡葬设施只限于本村(社区)户籍人员使用,难以覆盖近年新入户及非户籍常住人口。 同时,镇街殡葬设施服务能力不平衡,分化显明。全市镇级殡葬设施主要分布于市域南部和西部,北部镇街多以村级设施为主。其中,沙田、道滘实现了镇级对公益性殡葬设施的统一供给、统一管理;清溪、茶山只有历史遗留墓地。根据2017-2019年平均火化人数推算,高埗等11个镇街现有公益性殡葬设施可保障30年使用,谢岗等11个镇剩余可使用年限不足10年。 经测算,至2035年,全户籍人口约507.65万;预计累计死亡约39.64万人,不可预知安葬(放)需求约1.99万个。也就是说,至2035年,全市累计新增殡葬需求约41.63万个。 为了满足全市殡葬需求,东莞对各殡葬设施进行了具体规划。其中,预计至2035年,市殡仪馆的殡葬设施需求约57081格。东莞将在殡仪馆用地内规划1.18公顷新建骨灰楼,并加强绿化景观建设。 此外,预计到2035年,市殡仪馆年火化量约2.16万具,建筑面积需求为34560㎡—36720㎡。殡仪馆现状建筑面积为22800㎡,需扩建功能用房11760—13920㎡。按容积率标准折算,至少需殡葬设施用地17.28公顷。东莞将规划实施市殡仪馆扩容提质工程,打造标准化、智能化、园林化、人文化殡仪馆,满足群众殡葬服务发展需求。 东莞还将对各镇街的殡葬需求规划实行分类指导。其中,莞城、东城、南城、万江,原则上不新建村级殡葬设施,保留镇级殡葬设施,扩建市殡仪馆殡葬设施以满足需求。镇级殡葬设施容量紧缺的镇,结合土规与实施情况,具备条件的,进行镇级殡葬设施扩容;不具备条件的,规划选址新建,或将具有一定规模的村级殡葬设施改建、提升为镇级殡葬设施。以村级殡葬设施为主的镇,制定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,衔接本镇国土空间规划,由村(社区)在可建区域内自建殡葬设施。 具体来说,谢岗、洪梅、黄江、樟木头等十余个镇,拟各新建一处镇级公益性殡葬设施;道滘、虎门、麻涌、常平、大岭山等,拟对现有镇级殡葬设施进行改扩建;高埗、石龙、中堂、望牛墩等,将遵循标准保留或自建村级殡葬设施。 对于东莞现有的4处经营性公墓,将保留其现状用地规模,若在墓园使用红线范围内进行扩建或新增用地规划建设的,可以按程序申报,并进行生态化改造。对于未投入使用的2处经营性公墓,保留规划用地。 此外,大力提倡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等绿色葬法,新建(扩建)经营性殡葬设施生态葬比例不得低于35%,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生态葬比例应当大于20%。各镇级公益性殡葬设施,应配套建设不保留骨灰的花葬、树葬、草坪葬等生态葬区。 根据《规划》,东莞还将新建一处军人公墓和烈士陵园,均按照50年的需求规划建设。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测算,军人公墓用地约0.7公顷、烈士陵园用地约0.5公顷,共1.2公顷;具体选址暂未确定。此外,还将在茶园山公墓划定300平方米用地,建设回民墓地。采写:南都记者 田玲玲转自:殡葬百科
新闻资讯
热销墓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