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仪资讯

看到殡葬,封建社会人性化的殡葬过程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2-07-14 12:16:38点击:
封建社会人性化的殡葬过程

殡葬程式中的人性化增强。封建社 会的殡葬,尤其是西汉以后在儒家思想 笼罩下的主流殡葬,具有相当的人性化 成分。这种人性成分的主要体现,就是 对逝者的高度尊重和对生者的高度体谅。

我国的封建殡葬,对逝者强调“事死如事生”,通过烦琐的殡 葬礼仪,来表示后辈对痛失前辈的悲痛,其范围涉及子孙的 衣、食、住、行,以及个人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众多方面。 在对逝者体现孝行的同时,对生者的人性体现主要是基于生活 条件的考虑,如用茅草或陶土制作的涂车、刍灵,自古有之。 孔子早就提倡以此类冥器代替生活中的真实物品随葬,用以减 少殡葬过程中的残酷性和物质浪费。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陶制 冥器取代贵重器物随葬,这成为我国丧葬礼俗的一次重大变革。魏晋以后纸制的冥器、冥钱的流行,更是节约了随葬品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厚葬、节约社会财富的客观作 用。封建社会时期的冥器、冥钱使用非常广泛,这在宋元明清各代文学作品中,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。

祭祀地点的转移。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封土成坟这一习俗的广泛流行,殡葬过程中的庙祭仪式也逐步转向墓祭。封建社会 时期的葬后祭祀,主要在墓地进行。并且因为墓祭的流行而形 成了相应的殡葬习惯和专门的墓祭节日。首先是三天之祭,我 国不少地区都流行在葬后第三天上坟墓祭,称为“圆坟”。另一 墓祭体现是“烧七”,在殡葬过程中,出现了葬后七七四十九天 内,每到七天进行一次墓祭的“烧七(纸)”习俗。接下来是百 曰墓祭、周年(忌日)墓祭。唐宋以后,殡葬之外的程式性墓 祭节日形成,主要有清明节(唐朝以前是寒食节)墓祭、农历 七月十五墓祭、农历十月初一墓祭和农历新年墓祭。这几大常 规性的墓祭节日,宋代的孟元老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中,已经有 明确记载。按期按节举行墓祭,使封建统治者可以通过民间的 祭祀活动,以“孝”促“忠”,加强对被统治者的思想控制。对 庶民百姓而言,一方面可以充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;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较大规模的集体墓祭,增强家族或家庭的凝聚力,强化亲情关系,促进交流互助。也有的人借以炫耀家族势 力与声望,确立或维护家族在某一地区的特殊地位。

新闻资讯
热销墓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