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仪资讯

妇好墓里有两层台用来摆放随葬品,主要文物都有什么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2-03-22 05:10:01点击:

 妇好墓的陪葬品具体有哪些

  从妇好的墓地中挖出将近两千余件珍贵的文物,其中妇好的鸮尊成为最珍贵的文物。想必大家都不知道鸮是什么,鸮其实就是猫头鹰,商朝的人将猫头鹰当作是战神级别的存在。尊就是用来乘酒的容器,这件宝物的主人就是妇好。百多件青铜器里还出土了妇好的武器,铜斧头,铜镜,盛酒器偶方彝,也有饮酒用的妇好觚等

妇好墓出土的主要文物有哪些

  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。该墓五米多长,约四米宽,七米多深,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"母辛宗"的享堂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,尊其庙号为"辛"。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,但保存完好,随葬品极为丰富,共出土青铜器、玉器、宝石器、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。

  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,有青铜器、玉器,宝石器、象牙器、骨器、蚌器等,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。青铜器共468件,以礼器和武器为主,礼器类别较全,有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等。多成对或成组,妇好铭文的鸮尊、盉、小方鼎各一对,成组的如圆鼎12件,每组6件,铜斗8件,每组4件。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、四足觥各一对。其他铭文的,有成对的方壶、方尊、圆斝等,且多配有10觚、10爵。

  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,其中铸"妇好"铭文的共109件,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,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。如鸮尊、圈足觥造型美观,花纹繁缛。三联甗、偶方彝,可说是首次问世。


  三联甗是灶形器与甑配套使用,它可以同时蒸出三大甑相同或不同的食品,又可移动位置,使用方便,是炊具的创新。汽柱甑形器实为汽锅,在昆明用汽锅蒸鸡,是一道美食,同样的炊器在3000多年前已出现,足以说明殷人对食品也是刻意求精的。大铜钺是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。由斧身和斧柄组成。
  
  斧身为石质、铜质或铁质,斧柄为木质。钺与斧形制相近,区别是钺形体薄、刃部宽且成圆弧形。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,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,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,形象狰狞而华美,给人一种威慑力。3件象牙杯,有两件成对,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状似觚,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精细的饕餮、夔龙、鸟等图案,其口、眼、眉、鼻以及身部镶嵌绿松石,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"回"纹作为衬托。杯的一侧安以鸟、夔龙图案的鋬(提梁),其目、喙、羽、爪、眉及身部也都镶嵌绿松石。另一件象牙带流虎鋬杯,高42cm,直径10.6~11.2cm,壁厚 0.9cm,是现存历史上最高的象牙杯,造型美观,雕琢精致,堪称国之瑰宝。

 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朱乃诚介绍,妇好墓南北长不足6米,东西宽4米,深7米半,属于竖穴土坑墓。虽然墓室不大,但保存完好,随葬品有青铜器、玉器,宝石器、象牙器、骨器、蚌器等,其中400多件青铜器以礼器和武器为主,礼器中有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等,多成对或成组,其中铸“妇好”铭文的有百余件,一些珍贵文物都是首次问世。

  后母戊鼎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,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,原称“司母戊鼎”或“司母戊大方鼎”。后母戊鼎是现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,铸造年代约在商代晚期,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,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。谢谢望采纳,不够可以追问!

妇好墓里有什么东西

  根据甲骨文的记载,妇好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,曾多次率兵出征,立下赫赫战功,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。例如妇好曾率领1.3万多人的军队抵御前来侵犯的鬼方,大获全胜而归。受武丁的派遣,她曾北讨土方,东南伐夷,西败巴军,为商王朝拓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与巴军一役,此役她率军设伏,在巴军退路设下埋伏,待武丁自东面攻击,巴军败退进入伏击圈,她率军杀出,两面合击,大获全胜。此役当为战争史上所记载的最早伏击战。除带兵作战外,妇好还主持过各种类型和不同名目的祭祀、占卜活动。武丁对妇好宠爱有加,不仅授予她独立的封邑,还经常向鬼神祈祷以保佑她健康长寿。
  
  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,但保存完好,随葬品极为丰富,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,有青铜器、玉器,宝石器、象牙器、骨器、蚌器等,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。青铜器共468件,以礼器和武器为主,礼器类别较全,有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等。多成对或成组,妇好铭文的鸮尊、盉、小方鼎各一对,成组的如圆鼎12件,每组6件,铜斗8件,每组4件。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、四足觥各一对。其他铭文的,有成对的方壶、方尊、圆斝等,且多配有10觚、10爵。

  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,其中铸“妇好”铭文的共109件,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,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。如鸮尊、圈足觥造型美观,花纹繁缛。三联甗、偶方彝,可说是首次问世。
  妇好墓,即殷墟五号墓,是一个商代后期的封建领主贵族墓葬。由考古学家郑振香、陈志达等,于1976年,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,殷墟宗庙宫殿区附近发掘出土。

  该墓是一竖穴墓,基口长5.6米、宽4米、深约8米,面积不大,仅为20多平方米,但却从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,共计1928件,有许多是前所未见得艺术珍品,有青铜器、玉器、宝石器、象牙器、骨器、蚌器等。
  其中,玉器共755件,大部分为佩带玉饰,是商代墓葬中,是玉器出土最多、最集中的,而且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,各种立体或浮雕的人像和动物像,还有神话中的龙、凤,形态逼真,栩栩如生。
  藏品中,青铜器占468件,样式很多,有不少纹饰华丽的大件器物,以礼器和武器为主。礼器有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等。有“妇好”铭文的鸮尊、盉、小方鼎各一对,司母辛铭文的大方鼎、四足觥各一对。尤以三联甗、偶方彝造型最为奇特。
  墓中还有6000多枚贝壳,1枚阿拉伯绶贝(阿文绶贝)和2枚红螺毂。
  墓中也找到第一次完整出土的象牙环,制作得十分精细。
  墓中的葬具为木椁和漆棺,椁室长5米,宽3.5米,高1.3米,椁盖上覆有彩绘织品,发现时墓主人的尸骨已经腐蚀无存。
  没有什么迷,倒是揭开了一些迷的谜底。
  1976年发掘的商妇好墓,出土了大量文物,展现了商王室重要成员的墓的规模及结构,从发掘中发现的人殉现象也进一步证明了人殉的存在,并对殉葬者的数量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认识。此外,史学界学者还推断出妇好的身份,确认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。顺便提一句,商代最大的一次远征的指挥者就是这位妇好,出征的士兵大约是一万三千名。

新闻资讯
热销墓型